《二十四孝圖》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,配有圖畫。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,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,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。元代郭居敬輯錄古24個孝子的故事,編成《二十四孝》。后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,通稱《二十四孝圖》,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。“孝道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。
《二十四孝故事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,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,敘之以文,詠之以詩,繪之以圖,目的在于“用訓童蒙”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,并在民間廣泛流傳。在舊社會,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人人皆知。
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,異軍攻城圍義兵,娥眉汗馬解圍城;父仇圍難兩湔雪,千古流芳忠孝名。
二十四孝_望云思親,朝夕思親傷志神,登山望母淚流頻;身居相國猶懷孝,不愧奉臣不愧民。
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,隨父赴京歷苦辛,上書意切動機定; 詔書特赦成其孝,又廢肉刑惠后人。
二十四孝_彩衣養親,乞酒奉親盡禮儀,高歌跳舞學嬌姿; 娛親精彩引歡笑,滿室春風不斷吹
二十四孝_哭竹生筍,淚滴朔風寒,蕭蕭竹數竿; 須臾冬筍出,天意招平安。
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,深山逢白額,努力搏腥風; 父子俱無恙,脫身虎口中。
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,親老思鹿乳,身穿褐毛衣; 若不高聲語,山中帶箭歸。
二十四孝_籠負母歸,救母險如履薄冰,越山肩負步兢兢;重重危難益堅忍,孝更絕倫足可矜。
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,棄官從母孝誠虔,歸里牧羊兼種田;藉以承歡滋養母,復元歡樂事天年。
二十四孝_單衣順母,閔氏有賢郎,何曾怨后娘; 車前留母在,三子免風霜。
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,葬父貸孔兄,仙姬陌上逢;織線償債主,孝感動蒼穹。
二十四孝_親嘗湯藥,仁孝聞天下,巍巍冠百王;母后三載病,湯藥必先嘗。
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,繼母人間有,王祥天下無;至今河水上,留得臥冰模。
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,有詩頌曰: 慈母怕聞雷,冰魄宿夜臺;阿香時一震,到墓繞千回。
二十四孝_負米養親,有詩頌曰: 負米供甘旨,寧辭百里遙;身榮親已沒,猶念舊劬勞。
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,有詩頌曰:體念母親情至忱,母棰輕重甚關心;一朝知母力衰退,頓起心酸淚濕襟。
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,一片奉心如石堅,一身被鬻亦依然;情深跪動恕寬母,純孝并齊閔子騫。
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,后人贊曰;不憂繼母逐離鄉,母病回家侍藥湯;將弟視同親手足,母終悔恨變慈祥
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,二六女兒明大義,看姑罵祖逆親意;入房跪勸悔前非,示范兒孫行孝字。
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,后人有詩贊曰: 隊隊耕春象,紛紛耘草禽;嗣堯登帝位,孝感動天心。
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,詩云:父母育恩深似淵,不尤被鬻孝猶虔。弟兄爭奉酒甘旨,純孝妯娌渾歸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