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麻沸散問世于東漢末年時期,是華佗為了減輕傷病員的痛苦就發明的一種當時的麻藥。華佗,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名醫,被后人稱為中華醫圣,其醫術精湛,被后人當做榜樣。就連今天我們也經常見到許多康復病人在送給醫生的錦旗上,常常會出現華佗在世四個字,而華佗對后世的一大重要貢獻,那就是發明了麻沸散。
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,比西方早1600多年!逗鬂h書·華佗傳》載:“若疾發結于內,針藥所不能及者,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,既醉無所覺,因刳破腹背,抽割積聚(腫塊)。”華佗(約公元145年-公元208年),字元化,一名旉,沛國譙縣人(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),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,與董奉和張仲景被并稱為“建安三神醫”,與扁鵲、張仲景及李時珍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醫,被后人稱為“外科圣手”、“外科鼻祖”。
華佗一生行醫各地,聲譽頗著,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。他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各科,對外科尤為擅長,發明了“麻沸散”來輔助外科手術,是中國最早開始進行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醫生。